《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北京首展启幕,超650件国宝级化石重现史前盛景
2025年11月12日,备受瞩目的《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北京遇见艺术博物馆、艺展鸿图联合主办,遇见博物馆承办,同时得到河
2025年11月12日,备受瞩目的《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北京遇见艺术博物馆、艺展鸿图联合主办,遇见博物馆承办,同时得到河
犹他州雪松山地层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颠覆了人们对白垩纪生态的认知!出土的4000多块蛋壳碎片,证实至少6种恐龙曾共存于此,还发现欧洲以外首见的鳄类近亲遗迹。这些化石如何还原史前生态?
很久以来,恐龙一直是大人和孩子们喜欢讨论的话题,特别是《侏罗纪公园》等以恐龙为题材电影的热播。不过你是否想过,如果恐龙真的与我们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的景象?事实可能是,它们看起来甚至不像我们所熟知的那些恐龙。实际上,它们可能会更“像人”。有研究推测,如
在中国青龙山的,藏着一个世界级的“恐龙幼儿园”,这里三个化石点出土的恐龙蛋已经超过3000枚,多数都保持着完整的三维形态,就像刚被妈妈埋下不久。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与沈阳师范大学和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发现并研究了白垩纪奔跑速度最快的兽脚类恐龙行迹,速度可达45km/h,为深入了解中型兽脚类恐龙的奔跑能力提供了最新的实证。这一研究成果以中英文形式发表
2025年夏天,在围场棋盘山的灰色泥岩中,河北省区调院地质古生物研究团队发现了一只沉睡了1.3亿年的古蚊。显微镜下,它纤细的翅膀、修长的足和锋利的口器,清晰得仿佛刚刚停落在湖畔的叶片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李阳,1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召开的会议上表示,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现白垩纪时期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中型兽脚类恐龙的足迹。